老一輩客家人結婚時最值得炫耀的奢侈品就是棕床,亦稱繃子床。柔軟舒適,經久耐用的棕床,人睡其上,穩(wěn)妥且富有彈性,宛若躺在九天云霧中似的飄飄欲仙,令人遐思無窮地進入甜蜜的夢鄉(xiāng),絕不亞于當今的席夢思。
棕床的制作較繁雜,原料是就地取材,用客家人常用擋雨御寒的蓑衣棕毛絞成一條條粗繩,然后把繩以結網狀纏在一個四方形木框架上,木架四周鉆有緊固繩頭的小孔,幾個人用力拉緊后打上死結。緊拉棕繩者必須是有力氣的年輕后生,橫豎斜密密匝匝,愈緊愈好。緊繃之后的棕床不得立即投入使用,需要一定的時間晾干水分。剛開始睡時有點硬梆梆似木板,經人體壓迫便越變越柔,習慣后便愛不釋“身”。
棕繩源于棕樹,它栽在房前屋后,是客家人生活中的親密伴侶,日常生活中須臾不離,葉可當扇子,還是捆綁臘肉、制作花燈用的繩索;結出的花蕾含苞待放,是一道客家特色菜肴;枝干是做水渡糟的好材料;一年僅采割一次的棕毛則用途更廣泛,做蓑衣、做座墊,當保溫墊子,絞成的繩不但韌性好,且不怕水。棕床即便是小孩尿床也毋須擔心會霉掉,對于生活在山區(qū)的客家人怕受水濕、瘴氣等侵害,也的確是一種健康、環(huán)保的好材料。尤其是棕床經久耐用,竟有近百年的棕床已傳幾代還在發(fā)揮其作用,對崇尚勤儉的客家人來說不失為一種理想之床。難怪有些老輩客家人對當今備受年輕人推崇的高檔彈簧床嗤之以鼻,對棕床贊不絕口。因為事實證明,有些古老的東西并非一定是該淘汰的陳腐之物,即便是科學昌明的今天亦然,說不定將來人們還會重新喜歡這種棕床而備受關注,當今不是有人倡導那種返璞歸真的古老生活方式么。(游金保)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打賞支持一下!
![](view/img/dash.png)